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迦言美句

       
        台灣從農業社會的生活方式到現在的都市化生活方式,我們這一代的台灣人(民國50年左右出生,沒有經過戰爭)小時候曾經享受過一些美好的童年生活,真的是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小河裏白鵝戲綠波,山坡上面野花多,記得下過雨的午後我們就摺紙船放在小河裏,因為下過雨,河水的流速較急,我們小朋友就追著小船跑,直到紙船溼透沒入漩渦中或沖入大排水溝裡,回程找一支竹竿、一條線,隨地挖出一條蚯蚓,綁在線上就可以釣青蛙,那時有水就有青蛙、泥鰍、蝦、螃蟹、蛤仔。農閒時我們就打土仗、焢窯…,隨著年齡漸長,幫忙農務的責任加重,家庭代工業的普遍、聯考的壓力、社會氛圍的轉變、農田大量的使用農藥化肥,一切美好慢慢變調…,我們長大了,離開了家鄉、離開了爹娘,也離開了童年的美好。
有些人在經歷了職場的競爭,住膩了都市或許累了、倦了或許病了,他們開始尋找一種生活方式,他們回憶起小時候的美好,他們企圖建立起一個社群回到過去的農村生活,他們購地耕種有機栽培或強調自然農法永續發展或強調少慾少求簡樸生活,甚至宗教迷思追求身心靈昇華遁入空門。現在我們也在談理想社群,究竟我們談的理想社群和這些人想營造的生活方式有什麼不同呢?

時代的巨輪不斷轉動著,人類的發展歷程如果是一個往前跑的接力賽,前人把棒子交在我們手裏,我們可以懷念過去的美好,但我們不能往回跑,如果往回跑或跑錯跑道或接錯棒子,我們終將輸掉比賽。現在很多人雖然厭倦了現代的生活方式,但他們不瞭解人類的發展歷程,所以發生了往回跑的錯誤。

        他們不瞭解大宇宙的法則,所以他們發生了跑錯跑道的錯誤,他們也看不清前人交給我們的棒子是什麼顏色,因此發生了接錯棒子的錯誤,我們是否可以避免發生這些錯誤呢?當然我們需要思考,可以確定的是理想社群不是要回去過以前的生活,不是要我們都當農夫,不是要我們離群索居或島內移民或過簡樸不實的生活,我們可以有信仰但是不要被迷惑(迷信宗教或科學)。

        比如華德福教育創始於1919年,那時候全世界並沒有什麼叫體制教育的。台灣政府於民國57年(1968年)才開始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就是我們稱的體制教育。所以怎麼可能華德福教育是反體制教育的呢?BD農法在1921年由魯道夫‧史代納提出,那時候全世界的農民都是有機自然的耕種方式,因為農藥化學肥料一直到二次大戰時才被發明出來,所以怎麼可能BD農法是反對慣行農法的呢?那時候電視、電腦、手機都還沒有發明呢!怎麼可能我們會反對呢?只能說人智學所提倡的,在那個時代都還沒有發生。因此,人智學不是要我們回到過去(既使過去千萬年來人類已累積多少智慧)而是在開創未來。

2015年10月8日 星期四

迦言美句

        今年一月,前教育部長公布將進行高中課綱微調後,關於課綱的問題就開始引發熱烈討論,直到微調版本確定更引起一些人士的反彈,有些高中學生為了抗議課綱的調整做出丟鞋、嗆罵、潑漆等不理性的舉動,部分老師不明瞭微調內容,錯誤指控,教育部長未能徹底瞭解、烏龍道歉、微調過程查核不周都被指稱有「黑箱」之嫌,而八月一日就要實施新課綱的課程,至今這個議題還在爭鬧不休。


        我們自己試想我們的學校何其有幸,我們可以很正確的、不被狹隘的政治史觀所左右,我們可以不被特定的人士所操控,我們可以自由的、廣泛的研讀歷史,我們可以尊重、接納、討論各種立場的論述。當臺灣社會一直在這個體制下爭論不休時,我們卻能以宏觀的國際視野進行所謂的實驗教育。

        台灣社會越來越開放,各種抗爭事件愈來愈頻繁,我們的孩子學習的不是對知識、真理的追求,而是抗爭技巧,如何集結、連絡,遇到阻礙時如何突圍,遇警架離時如何自保,警察詢問時的話術,在法律上如何避責,學校老師意識形態濃厚,鼓勵學生參與社運等等,這些都是在教導孩子「爭權奪利」、「巧言令色」、「為賦說愁」、「不負責任」,練就的是一身「傲骨濫情」、「『一』無反顧」、「結黨循私」,小小年紀就不明就理的背負他們所不明白的「國仇家恨」。

        我們雖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待這些課綱微調的問題與社會現象,但實際上卻也反應我們能以獨立自由的方式去教育我們的孩子,是教育上的一大難得之事,相信只要我們繼續堅持正確的教育方式,我們的孩子將會是將來引領社會正向發展的一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