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30日 星期日

迦言美句愛的傳地-3

迦言美句愛的傳地-3

迦言美句愛的傳地-3

文章日期:2007-12-30 19:46
                                                                                                    世源
        每次到書局總喜歡在教育類的書架上瀏覽,發現有關教養的書何其多,如果把全部的著作都收在一起,我想可能要用一整個圖書館來擺放才放得下。可是這麼多書卻還是不能把你的孩子教好。我常翻閱書中的內容,沒有一個作者是要把孩子教壞的,每個人都對教育懷抱著熱忱,都希望能把孩子教好,而且都提出了許多的數據和見證來說明只要照著書中所寫的教養方式來教育孩子,那麼你的孩子一定可以得到非常良好的發展。可是我發現有一些父母還是對教養產生很大的困惑和失望,那麼多的書,那麼多的專家學者,為什麼幫不了你的孩子。即使是迦美地也沒辦法,為什麼?
        歸咎其原因,當然我們都沒有好好的去研讀一本書,沒有好好的去落實一種教育理念,沒有好好的聽專家講的話,沒有好好的去信任別人,沒有好好的調整自己。有時我覺得教育好難啊!難在我們對孩子的期望那麼高,但他偏偏不照我們所期望的那樣成長,難在我們只要好好的去相信我們所選擇的相信,但這又是那麼難。難在我們只要做些微的調整改變,但卻是那麼難做到,為什麼?
        你希望你的孩子愛看書嗎?從今以後你要常看書讓你的孩子知道,媽媽、爸爸喜歡看書。你希望你的孩子對人有禮貌,懂得尊重他人嗎?從今以後請好好的對待你的先生或太太,經常和你的另一半說「請」、「謝謝」、「你很棒」、「你辛苦了」、「我愛你」、「這個家沒有你是不行的」、「我需要你的協助」、「有你在身邊真好」、「我們一起來煮飯」、「打掃、整理家裡」。...說這些話有這麼難嗎?
        你希望你的孩子在人前人後都能守規矩,是一個有教養的人嗎?從今以後請多給他「讚美鼓勵,少給他講道理」。外出時,請你能遵守交通規則。對不遵守的人也不要大聲責罵!只需要為他祝福,告訴孩子這樣好危險,真替他擔心。如有人為你做了什麼事,請給他說「謝謝」,到餐廳吃飯,服務生為你開門、加開水、遞毛巾...請記得說「謝謝」,讓你的孩子知道你是一位有教養的爸爸、媽媽。這樣做很難嗎?
無論如何,請想盡辦法讓孩子早睡早起,這樣很難嗎?
請不要讓孩子看電視,電腦,這樣很難嗎?
請不要給孩子吃糖,喝飲料,這樣很難嗎?
請多為孩子講故事,至少陪他玩一下,這樣很難嗎?
        請多跟你的另一半說些甜言蜜語的話,多抱抱,讓你的孩子知道爸爸和媽媽相親相愛,這樣很難嗎?如果以上這些不難做到的事,你會覺得好難。我幾乎可以告訴你們,你的孩子要好起來真的很難!
        在迦美地我看到許多孩子長高變胖,每天快快樂樂的上學,我固然高興,更難能可貴的是,我看到許多爸爸媽媽同進同出,為了孩子不斷的在調整自己,有的人不再看電視了(至少孩子在的時候不看了),有的人放棄一些應酬,回家陪老婆孩子了。有醫生爸爸願意聽老師講要如何照顧孩子的健康。有在大學專教教育哲學的教授媽媽願意放下身 段聽 老師講如何引導孩子的發展,有從事教職的爸爸媽媽願意來上家長成長營,更有一些爸爸也開始拿起針線為孩子做一些玩偶寶貝、家庭也因此變得更和諧,夫妻更相愛。甚至有一些家庭不惜搬家,搬到離學校近一點的地方,能方便孩子上下學...我何德何能,我必須要講,你們為孩子所做的都會是值得的。有一天我們的孩子長大了,他們會在作文裡寫下,我的家庭真美滿,我的父母真偉大...。偉大的父母們,我們應該做些「偉大的事」。而這些偉大的事卻是那麼的平凡,你一定做得到!

2007年12月21日 星期五

迦言美句愛的傳地-2

迦言美句愛的傳地-2

迦言美句愛的傳地-2

文章日期:2007-12-21 20:49
                                                                                                                      英媽媽
        每天早上看到孩子們陸續的到來,我都會給他們一個擁抱問候道早安,有許多孩子很高興很快樂的跟爸媽說再見,然後自己提著餐袋、背包走進教室,來迦美地是他生活中很快樂的一件事。但總會有一二個孩子,一直黏著父母不願意下來,好說歹說才勉強從父母的手臂上扒下來,然後先哭鬧一陣,才慢慢穩定下來進入一天的節奏。也常常聽到父母對我說:「我的孩子怎麼老是說誰不和他玩,誰打他,我不想去上學?可是下課去接他放學回家,看他也都玩得很好,還滿頭大汗直說他還要再玩一下,你太早來接我了!」
        對這些問題我也一直在跟老師們研討,檢視學校方面有沒有什麼應該再改善的空間,對孩子適性的引導,課程的設計,班級人員的編制經營,老師的態度,我多麼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快快樂樂的上學。在我檢視的過程中,有一些是父母能為孩子做的,分享一些心得也許對大家的教養有一些幫助。
        孩子一整天從早到晚在校的時間很長,大多數的時候他們都是快樂的工作、遊戲、用餐、睡眠、休息,互動的過程中難免有衝突、摩擦、吵架,但這些時候佔一天的比例幾乎是非常短暫的時間,也可以說這是非常正常的生活模式,我們真的無需大驚小怪,如果孩子一整天都沒什麼事發生,沒什麼可牽動他情感波動的,沒什麼好玩的也沒什麼可生氣的,他可能就是無聊、無事可做,也沒有朋友,對生活不投入,對遊戲不感興趣,對身邊週遭發生的事漠不關心,他就不可能跟你講今天誰誰誰發生了什麼事,誰和他吵嘴,誰不跟她玩,誰都講不好聽的話,誰又被老師站站想想了。如果父母願意好好聆聽孩子講話,不插嘴、不說教,適當的時機回應他做簡單積極正向的引導(不是告訴他因果論。或藉此機會教訓(教育)他一下),我想你會聽出許多好玩、可笑的事,只是大多數父母都對孩子的這一部份天真的講述都沒有太在意,以至於孩子在講的時候你都聽聽就算了,反正孩子快樂就好。可是當孩子講到「誰不跟我玩」「誰打我」「誰講不好聽的話」我們就瞪大了眼睛,哦!怎麼會這樣?這不得了,這樣孩子會學壞,這一定要跟老師好好的溝通溝通,然後開始追問孩子,「他怎麼打你?」「為什麼打你?」「打到哪裡?」「你有沒有告訴老師?」「老師做了什麼處置沒有?」孩子開始一臉驚慌,開始去回想,開始編理由,找藉口,開始說謊。其實原本可能只是他們在玩的過程中一個不愉快,而且很短暫就過去了,他們也又玩在一起了,他們也扯平了,有可 能 老師都還不知道他們發生過這一件事,而事件已經落幕了,過去了。可是孩子在講述時提到了,他原本也沒覺得怎樣,只是父母驚訝的表情,激烈的態度,讓他意識到這好像是一件重大事件。如果我們經常這樣處理這些「重大事件」,那孩子可能會學到只要我講這些事:「誰都不跟我玩」「誰打我」「菜很難吃」「我不想去上學」「我不舒服」「都沒有人跟我玩」,而爸爸媽媽就會特別關心我,我就可以死命的哭喊,我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東西。
        在每天的生活中,我看到規律的時間上下課(早上8點左右,下午5點左右)最能穩定孩子的情緒,孩子也最能進入一天的節奏,當孩子有負面的言語或情緒時,請給他簡單、積極正向的回應,並且勇敢堅定的告訴她,媽媽(爸爸)最愛你,我會很快的來接你,老師,小朋友,玩具寶貝都在等你了,你是最厲害的,然後就放手,相信你的孩子,他也會因你的信任與態度成為他一天最大的穩定情緒的能量。

2007年12月12日 星期三

迦言美句愛的傳地-1

迦言美句愛的傳地-1   

迦言美句愛的傳地-1   

文章日期:2007-12-12 22:24
                                                                                     世源 
   痛覺是生命官能中很重要的知覺,人類因著痛發展出高尚的慈悲心,對人的關懷、同情,不管是跌倒的痛,生病的痛、頭痛、肚子痛、離別的痛,其實我們都應當要讓孩子去經驗痛。可是現代的醫學也好,科技也好,都一直想要去消除疼痛的感覺,止痛劑、麻醉、毒品都是。孩子一再的跌倒,再爬起,某種程度來講,其實是要獲得痛的感覺,孩子生病了,頭痛,肚子痛,...嚴格說來,其實是好事,我們實在不應該任意的給孩子止痛。只是我們會於心不忍,會心疼孩子,有時會責怪自己讓孩子生痛、跌倒。試想如果我們都把孩子保護的好好的,不讓他跌倒。或把牆壁、地板都貼上軟墊,以防孩子不小心跌倒撞到時可以有保護的措施,或者將學步兒放在學步車中以(協助)他可以在學走路中不致跌倒...這些種種行為其實都在干擾或限制孩子的發展。孩子可能看起來會白白胖胖的,但因為孩子沒有經歷痛的感覺,這孩子可能就是一個小霸王,予取予求,沒有感恩的心不懂得尊重,不知界限,沒有分寸,抗壓性差,更別說是慈悲、憐憫、同情關懷了。
        最近因天氣變化,有一些在這時節好發的病,常使得孩子會不舒服。有人發燒、有人上吐下瀉有人嘴巴破洞、感冒、流鼻涕、精神不佳、咳嗽、喉嚨痛、肚子痛,使得父母非常困擾、甚至懷疑責備自己是不是沒有把孩子照顧好,才讓孩子生病,讓孩子要去承受這種「痛苦」,所以想盡辦法希望孩子趕快好起來;發燒了退燒,頭痛、牙痛、肚子痛、...使用止痛藥,吐了用止吐劑,瀉了用止瀉劑,嘴巴破洞、發炎、中耳炎、腸胃炎,使用抗生素。甚至覺得孩子應該在家休養1個月、2個月再來上課,免得傳染給別人,或再被傳染。以孩子長期的發展來講,這些做法都不恰當。那應該怎麼做呢?孩子生病了,不看醫生嗎?不理他嗎?當然不是,但是我們要看對醫生,用對方法,即可舒解疼痛,又能增強抗體,讓生病的次數一次一次的減少,症狀一次一次的減輕;人智醫學在醫療這方面有許多獨特的看法與方法,我們可以好好的探討。
        規律的生活,充足的睡眠,均衡的營養,是不二法門。給孩子支持,鼓勵,陪伴他渡過,讓孩子在生病的過程中感受特別的愛,讓病痛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少的生命經歷。

2007年12月5日 星期三

亞洲大學演講-故事的藝術與布偶製作

亞洲大學演講-故事的藝術與布偶製作

亞洲大學演講-故事的藝術與布偶製作

文章日期:2007-12-05 12:07
       各位學員大家好,我是迦美地托兒所的創辦人呂玉英,二個孩子的媽媽,也是一群孩子的媽,大家叫我「英媽媽」,歡迎大家有空到迦美地玩。
       今天我要來說故事,特別要來談使用布偶的說故事方式,在我們的園所裡,每週會有一次「布偶戲」的演出,孩子們都能非常的專注進入故事裡,在自由遊戲時他們也常常自然的就演起戲來。待會兒我們的老師也會帶來一段布偶戲的演出,以及如何製作簡單的布偶。我會用很簡單易懂很生活的方式來和各位分享,這不是故事解析的課,沒有艱深的理論,就是說故事。
一、為什麼要說故事
      大家都知道「食物」是建構兒童身體發展的元素,而故事則是建構兒童心靈發展的一項「精神糧食」。如果我門以「食物」的概念來理解「故事」,大家就比較能夠了解。為什麼要吃東西?就是要長大,就是「需要」,為什麼要說「故事」就是「需要」,不然我們的心靈將會長不大,會很貧乏。孩子需要品質良好的食材,比如天然有機的食物比較適合孩子,加上適當的烹調方法,以及美好和諧的用餐環境,氣氛與過程,才能讓食物的營養來建構孩子的身體健康的發展。對於孩子的「精神糧食」呢?其實也是一樣,我們要為孩子選擇品質良好的故事,加上適當的講述方法,以及美好和諧的說故事環境、氣氛和過程,才能讓故事的養分滋養孩子的心。
二、說什麼樣的故事
       首先我們要來談如何選擇品質良好的故事。我想「童話故事」是最適合幼兒聽的故事。「童話故事」就像「天然有機的食物」,它是最天然最有營養的。在華德福教育的園所裡我們特別推薦「格林童話」當然對於本土的民間傳統故事,我們也盡力在收集。有一些其他國家的「傳說」、「神話」,或很不錯的創作童話,如「安徒生童話」或現代一些優秀的繪本,我們也不排斥。但是有一些故事,特別要強調某種教育功能的,很有說教意味的,或一些卡通人物故事,(米老鼠、唐老鴨),雖然好像還蠻好聽,孩子也很喜歡,但感覺就像是一些速食的加工食品,(我們大家稱為垃圾食物的那種),好像還蠻好吃的,但就是沒什麼營養,我們應該避免。如果我們常給孩子聽或看這些卡通故事,孩子甚至會不喜歡那種有營養的「童話故事」,就像如果你常給孩子吃漢堡、薯條、炸雞,喝可樂、汽水,那孩子也會不喜歡吃有營養的蔬菜、水果,喝平淡的白開水。
三、如何說故事
       當我們有了一個品質良好的食物(良好的故事),如何的來烹調處理,才不會讓食物本身的營養流失掉呢?就像一個良好的故事我們要如何說,才不會讓故事的本質流失掉?比如一個天然有機的蔬菜,你用錯了方法來烹調,加入味精、高鹽、高糖、高油、加辣、加酒、還要加什麼?有可能這菜煮出來會很好吃,但是卻吃不出菜的原味,營養都不見了。就像一個良好的故事,加入了錯誤的聲光、配樂,不恰當的語言聲調、動作、表情。有可能這個故事會蠻好聽,但是故事的本質卻不見了,變的沒有營養了。因此,在華得福教育的園所裡,老師說故事的方式採用較原汁原味的方式來說故事,老師以說書人的角色,很客觀的不帶教師個人的情緒,沒有太大的肢體動作、表情,或模仿怪聲怪調的聲音、語言,或變化絢麗的燈光音響來影響整個故事的情節。只是很單純的用語言來表達故事中文字原來的美,以語言來描述整個故事的圖像,讓孩子的腦海裡,心中充滿想像的空間。即使是布偶戲的演出方式,也只是用簡單的布景(簡單並不代表不美),簡單的布偶(老師親手做的)來呈現故事,並不會讓偶或景來影響故事本身。比如說:當我們形容一個人聲音很好聽,我門會說他的聲音好像「黃鶯出谷」像「水流過石頭」,像「風吹過琴弦」我們用具像的東西(黃鶯、山谷、水、石頭、風、琴弦)把一個抽象的概念(聲音)具體化,讓孩子的心中產生圖像,而不是利用道具加油添醋。同一個故事,老師一講再講,孩子們百聽不厭,這就是華得福教育老師們講故事的方式。
四、預備美好的說故事環境、氣氛和過程
       就像用餐一樣,如果我們在一個雜亂骯髒的地方來吃東西,我想再好吃的菜色,我們也吃的不痛快。因此我們講故事前要預備美好的環境氣氛。比如,圍起一座城堡(用素色的布幔來佈置),老師彈奏小懷琴或一小段笛子,點上蠟燭,這時整個教室變的很夢幻,老師開始講述故事。從前,從前。每一個小朋友眼神裡充滿了亮光,她們心中美麗的公主出現,等待的王子來臨。
五、故事中加入適當的詩詞、歌謠
       食物當然講究營養與美味,(簡單的烹調並不代表不好吃),食物裡加入適當的調味,有時會更能突顯食物的口感並不破壞其營養。故事裡加入適當的詩詞、歌謠,有時更能深入孩子的內心。像是有一些戲劇的「主題曲」。有時我們會忘記故事的內容,但主題曲卻能記住。

現在我門要請老師開始講故事了……

2007年8月24日 星期五

幼兒的自由遊戲─演講:Dr‧Renate Breipohl 澳洲雪梨華德福師訓老師

幼兒的自由遊戲─演講:Dr‧Renate Breipohl 澳洲雪梨華德福師訓老師

幼兒的自由遊戲─演講:Dr‧Renate Breipohl 澳洲雪梨華德福師訓老師

文章日期:2007-08-24 19:41
     七歲以前的孩子,是否能全然的參與遊戲工作呢?在現代有一些老師能創造讓孩子自由且自主玩的環境,但是,大部分的老師都還是靠安排課程時間表來運作。史代納提到:大人需要提供時間與空間讓孩子們能全然自主來決定他們要玩什麼。現代社會的孩子,很習慣被電視、電腦、遊戲機器等來娛樂自己,他們漸漸地不知道如何自主的玩,大人需要更深入的來瞭解孩子的遊戲,史代納給了一個美麗的圖像,他描述說老師就像河的兩岸,孩子遊戲時就像那暢遊的河水般,遊戲是孩子很自然的能量,像河流般源遠流長,而如河流兩岸的大人,需要很小心的來保護這條河水,需要有更多的體諒,及更多的知識來佈置自由遊戲的時間和空間。
  史代納說當我們觀察孩子遊戲時,可以看到孩子的本質,甚至我們也可以看到屬於這個孩子未來即將要成型的個體性。所以遊戲不只是表面上的遊戲而已,譬如說有些孩子會很自然地去照顧天竺鼠、貓、狗等動植物,但有些孩子就是會忍不住用竹棒去逗弄動物們。當看到孩子在遊戲呈現很特別的主題,大人們應先問自己,這個遊戲是否和這孩子有很特別的關係,先不急著要去改變或教導孩子,而是多一些等待。我們也可以觀察孩子在結束遊戲時,是不是有一種滿足的心情,他們多久轉換一次主題,在澳洲,我曾經有一個這樣子的例子,有個孩子一直在玩車子,一直在建構車子遊戲,這孩子說:「這是我長大要做的事。」果然,過了許多年之後,他真的成為車子的設計師。大人需要學習去信任孩子的智慧和他們的直覺性,有的孩子喜歡扮演如中古世紀的騎士、英雄等等,在自由遊戲中,孩子也可能將他過去式的經驗呈現出來,這之間有個非常細緻的界線在那裡,有人問當孩子在玩爭戰遊戲時,我們要不要馬上禁止?或是我們該做什麼處理?如果我們跟孩子說「不!你不能這樣玩」,那通常是個無效的解決方式,教育是一門藝術,我們需要找到藝術的觀點判斷,試著去尋找個人與社群,及個人與宇宙之間的和諧,允許孩子的個體性在自由遊戲中呈現出來。
    現代的孩子很容易掉入物質的世界裡,不管是物質、噪音或機械…等,這個時代的問題是有多的事物是機械性的,沒有生命的,甚至是不營養的東西,但它們很容易就抓住了孩子的整個注意力,讓孩子沒辦法得到自由。在幼兒園的晨圈活動裡,我們只模仿活的事物,如大自然、人和動植物等圖像,讓孩子們經驗人類是機械的主導,而非機械的奴隸。在這個時代,孩子很小就很容易被機械給抓住,成為適應者而非主導者,若孩子拿起木頭當做飛機,這是無妨的,因為他仍保持著人是主人這個特質,但若孩子成為車本身,那麼我們就必須去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我們要守護著孩子,成為一個『人性』而非『機械性』的人。
    自由遊戲是兒童發展裡最重要的活動,會玩的孩子,當他到青春期時,心理、情緒會呈現比較健康的狀態,所以指導孩子如何玩,就成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大人要用對的態度如同河岸的角色般,幫助守護孩子自由遊戲的時空。
    我們經驗著上下、左右、前後等三度空間。在上下的空間中,我們可以對應到思考與意志;在左右的空間裡,一個是向內性的心靈感受,一個是向外性的模仿;而前後的空間,一個是向未來代表著創造與實驗,另一個則是指向過去式的,來自靈性世界的神話故事的扮演等等。當孩子投入遊戲時,他整個心與血液循環系統參與其中,而心就是上下、左右與前三度空間的中心主軸。當小孩子拿起湯匙玩、抓等動作進行探索,想要用自己的力氣將物質往上提,去實驗探索,這些都是很重要的經驗,有助於建構日後思考的概念。但這並不代表著要將這些探索及實驗都變成理智性的學習課程,而是透過自由遊戲,讓孩子自己去探索。
    我們也常常看到孩子,他在感受自己和身體的關係,例如學習站立、保持平衡爬樹等等,這些將會發展出一種技巧,給予健康與自信的特質。我們也常看到孩子喜歡玩著角色扮演的遊戲,因為他們對人的社會性活動很有興趣,喜歡模仿外在的事物,老師們在這種時候是不適合做指導的。有時候孩子所扮演的遊戲,來自很深很遠的地方,兒童的創傷經驗也透過這些活動而呈現出來,如家中親人死亡等等,透過遊戲,它具有治療性的效果。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模仿的向外性活動會關聯到未來,而向內性的活動能治療傷痛。
    童話故事將精靈、天使…等等不同領域的事件呈現出來,在華德福學校,這部份給得很豐富,這是比較屬於靈性空間的遊戲,與過去連結;有些孩子喜歡玩發明性的遊戲,尤其是男孩子們,這跟未來有關,連繫著前方的空間。
    自發性遊戲從幼兒時期即開始快數發展,藉著玩自主的遊戲,來代替成人的啟蒙和引導。在幼童身上可看到不同的遊戲類型,有的遊戲涉及幼兒過去經歷的圖像,有的表現出幼兒與生俱來的喜好,心靈的內在感受與外在模仿,也有與人類思想、意志力連結。
     

2007年8月15日 星期三

華德福幼兒教育之原理與實務─演講:Georg Locher英國華德福師訓老師

華德福幼兒教育之原理與實務─演講:Georg Locher英國華德福師訓老師

華德福幼兒教育之原理與實務─演講:Georg Locher英國華德福師訓老師

文章日期:2007-08-15 09:30

    孩子發展的原型───七年發展
     Willing意志          Feeling情感         Thinking 思考
    0                        7                           14                          21
0~7階段:幼兒園是最重要的,但幼兒的教師也必須很清楚之後孩子各階段的發展。就父母而言,我們教師是父母接觸的第一線,是父母進入華德福教育的第一扇窗。我們教導孩子都是從「整體」到「部分」,可以喚醒孩子的意識,例如:要教地理-台中,要從大亞洲-灣-台中,例如教數學,6=6×112=6×2…,上面的圖表也是從人的整體來看部分。
*人的四元向度:孩子進入世界,是由上而下,正如我們畫人時,不需要去教,孩子們都會自然而然地從頭畫起,一直到腳,而從地球演化的過程來看,人在古土星時期,頭型出現了,所以在Steiner 「玄學大綱」這本書中提到,人的肉體經歷不同星球時期,所以,古土星是肉體,古太陽是乙太體及習性,之後進入古月亮,人的星芒體開始成形,之後進入地球,人的自我開始發展,物質體-乙太體-星芒體-自我,當我們看到人類發展時可以呼應整個地球的演化,這是為什麼物質體首先成形。看BABY身體的比例,投為全身的4分之1,成人則為8分之1,比例上有改變,7歲時生命體、乙太體誕生,出生代表進入,本來就存在,但時間不僅是開展出來,所以物質體維持住物質性,而以太體在過程中塑形,塑造器官,讓器官正確作用。
7歲時的經歷便是恆齒在牙齦中準備長出。當我們說「準備好進入小學,進入學習」,代表乙太體能力已經準備好記憶性的學習,所以Steiner稱乙太體形塑過程為乙太體學習過程的誕生,但有些乙太能力會保留在身體內,作為日後修補的能量,例如:發生車禍,乙太體會幫忙修復身體,Steiner提到乙太能量、治癒性及學習性很多地方可以相輔相成。這也是為什麼孩子身心靈都健康才可以進入學習,所以孩子的營養、生活節奏、作息都很重要。
*懷孕的母親對胎兒的發展清楚時,便會注意飲食及生活節奏,就像父母也需深知7歲前要好好照顧肉體,以幫助乙太體健康誕生。因此,Steiner成立華德福學校後10年,有了「人智學啟迪下的兒童教育」這本書,從書本便可以了解乙太體的誕生過程,老師及父母在七歲前做好迎接乙太體的準備,所以可以看出整個教育之整體性。從圖表中來看,其實自我是最年輕的,而肉體是最老的,所以肉體是我們最成熟的部份,而星芒體和自我常會找我們麻煩,因為它們還不是很成熟,所以會看到戰爭、混亂或麻煩事,但若童年時沒有被好好照顧,也會影響到以後的發展,以上是四元向度。
*人的三向度-身、心、靈
Steiner說人有三個面向才可以更新教育改革,但現在只談二元是不夠的,在愛默生學苑(Emerson College)我們花多時間討論心和靈有何不同,把三元變成二元是一種物質化的歷程,在我們的學校簡介中,強調要培養身心靈的孩子,有一個律師家長便提問:「心和靈有何不同?」這個問題難談清楚,但有「三」的時候,中間那各可以有平衡的作用,Steiner特別強調要教育心的部份,這樣子可以避免物質主義掌控身體。談心魂時有很複雜,其中有三種力量在心魂作用:情感、意志、思考,Steiner在給師訓的演講稿的十四章講的每一頁都在談論這三種力量  
      Willing意志             Feeling情感              Thinking
  0   w        f          th   7  w        f        th      14  w        f        th  21     小意志  小情感   小思考                          
*幼兒投入在意志力的區塊,意志(Willing)會持續發展,三種力量也會互相影響著,前七年發展意志力,但仍有情感及思想的部份。而每一個階段也都可再細分為小的意志、情感、思想。一直到了2021歲大概才可以稱「成人」,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在第一個小階段中,孩子21/3歲會有改變,42/3歲時又會有小改變,大概每28個月就會有一次的改變,大人們要看到孩子的改變才可以讓孩子的心裡舒服。這在「人的研究」、「孩子的意識覺知」兩本書中有提到。
           Good                  Beautiful                   True
             0-7                           7-14                           14-21
Imitation模仿    ────────────────────>Independent獨立
Moral有道德性的              Authority權威             Judgement判斷
Gesture姿態                      Picture圖像   ───>    Deed行動
Gratitude感恩                    Love       ───>    Duty責任
7歲前心靈尚未完全進入身體,他們可以感受周圍的狀態,在沒有意識、沒有覺知的狀態下,沒有善惡分辨力而全然模仿,因為孩子對周遭的一切會全然吸收。「你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是一本非常重要的,可以成為孩子典範的書籍,所以兒童教育是老師及家長的教育,也是現在最嚴重的問題。父母僅是教育中的付費者,更是整個幼兒教育的重要環節,如何讓我們心中想追求的可以呈現在日常生活中。大人常對小孩說不要模仿我,只要照著我說的去做,但這根本不可能。
*孩子在善的、整體的道德當中,感受大人內在的姿態、樣貌,進而感知感恩、崇敬的心。
Steiner提到的權威並非是受限的,而是溫暖的權威,並透過文字、藝術的圖像的方式教學,引發孩子對周遭愛的感覺、氛圍,並讓美、和諧在內心及朋友之間流動著,此時期已脫離模仿期,並要培養一個愛的氛圍。在真理時期,圖像將轉化成為行動,愛會轉化成為義務、責任感。
*青少年經歷到對成人世界的失望,看到大人及老師那麼有限制,但他們有崇高的理想,他們會想要遇見「偉人」,在我以前教書時,有次上泥塑課,有個九年級孩子會在下課時來找我,並幫忙打掃,有一次他問:「你到底從事什麼呢?」之類的私人問題,我回答:「我是老師呀!」「喔~你只有教書喔…」他其實很想知道他心目中喜歡的老師,應該不只是老師,而是可以為世界做更多事情的人,所以在日後的主課程中,老師也會帶入偉人的課程來和孩子相遇。
1421歲的「責任感」的基礎為07歲時的感恩的心,若青少年沒有責任感,便是源於小時候沒又培養感恩的心。
     獨立的判斷力在67年級發展,是從模仿中形變而來,所以幼教師被賦予重大的責任。
     每一個階 段 老師所應扮演的角色:
          Priest祭司       artist藝術家       scientist科學家
             0-7                   7-14                  14-21
          past過去         present現在         future未來    
07歲:幼稚園老師有如祭司、神父的特質,每天如踏入過去,卻是未來的基礎。每個人重新經歷整個演化的過程,是指其特質、特性,而非真的重新經歷一次,所有稱為「過去」。
714歲:眼前就是現在、此刻,每天都遇見圖像、愛,所以稱「現在」。
1421歲:進入另一個屬於他們的時代,所以稱為「未來」,他們和自己的星星、命運連結起來,他們的未來呼喚他們往前進入,而陪伴者的工作則可告一段落。
華德福教育可說是時間的藝術。


2007年8月11日 星期六

96.7.27畢業烤肉餐會

96.7.27畢業烤肉餐會

96.7.27畢業烤肉餐會

文章日期:2007-08-11 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