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4日 星期五

迦言美句


        新的學期開始,我想在期初家長會還是希望提醒家長要配合學校,在家也能落實親師教養的共同態度,這是重要的是一致的原則與方向,這樣我們才能教育我們的孩子,真正成為人的樣貌。
        晨頌是一天的開始,互道早安彼此問好,老師和孩子的互動、孩子和孩子的互動,教師與每個孩子的眼神交替讓孩子們感受到溫暖,同時老師可以察覺到孩子的狀態。這是甦醒身體與意識的活動、預備自己,感受我和群體的關係,所以不要讓孩子遲到。
  
        孩子是透過我們的態度來學習,我們的形象幫助他們成為他們自己,我們需要認識自己並管理好情緒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正向的思考模式,我們與孩子相處的方式、親子關係,對孩子成長有很大的影響。父母要有自知之明,我們對孩子的期望是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而不是強迫他們按照我們的想法。
        大人是否值得孩子成為模仿的典範?孩子對模仿什麼人或模仿什麼事情不會分辨區別,所以我們必須提供所有他們要學習的需要,有時他們會與我們的期待背道而馳持反對意見,父母要堅持原則,當我們堅持我們要他們完成的事,也是幫助他們可以發展判斷力,如果我們輕易讓步滿足他,不僅會讓他們失去對我們的信心,更嚴重的會對自己失去信心變得玩世不恭,不願為自己所做的事負責。
        界線與規範?我們不需對孩子說道理,大人要清楚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用堅定和諧的語氣,我們的行為態度比言談、智力更有力量,比說教更有效;只有想法是不夠的,還必須付諸行動實踐,用真誠的心、美好的感情,對孩子道德基礎形成是有幫助,這一切都應該從內心發自敬虔的心才好。
        對待孩子別像對待成人?孩子很小的時候,不要期待孩子做判斷,記住孩子生活在此時此刻(活在當下)。如果孩子在他們的童年期被給予了太多的選擇超出了他們做出決定的能力,這是一種無形的負擔與壓力,是因為他們無法像成人可以做出決定和評價的能力,他們不知道什麼有害、什麼應該優先考慮或完成。
        我們怎樣幫助孩子?當我們更有直覺了解到孩子本性,孩子也能感覺到他被理解,他就會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如果大人焦慮擔心或沒有安全感,會影響孩子成長,也會讓孩子痛苦。所以我們必須是身心內外寧靜(穩定)的人,是生活節奏規律的人(節奏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孩子的行為大部分來自生活習慣,家庭環境和周遭的大人。孩子成長不僅是吸收和重複模仿,除了父母的教養態度,同時也建議在家不看電視,不使用3C產品手機。
        健康的範圍應該是:不生病就代表健康嗎?好像不僅僅如此。健康的成長、健康的生活、健康的關係,都是幫助身體(有機體)具有未來潛能,如再生和發展的能力。不要害怕孩子生病,當孩子發燒不是要馬上吃退燒藥,我們說發燒是啟動熱能的過程,是強化身體的一種方式,是與體內病原體做抗爭(發燒),是幫助身體免疫系統消滅病毒,若體溫過高時我們就應該採取降溫措施或去給醫生看。真正的健康是不生病,包括抵抗疾病的方式以及通過生病增強我們的精神力量。如果我們能夠用平常心來看待生病的問題,用健康的方式幫助孩子渡過,這樣他就不會生病。
        健康的定義是什麼?是要讓孩子正確的面臨挑戰,並允許孩子以自己的步伐(步驟)成長,孩子的成長是健康的身心發展,避免人為創造的傷害,不要過早的給孩子施加壓力,如:決定或選擇,不要讓他做出超越年齡的事,如:認知、理解、能力不及的事及七歲之前不學才藝,這就是創造健康生活的最佳方式。
        我們說幼兒是完全的感官體(感覺器官),基本上他們對周遭環境完全敞開,什麼都過濾不掉,我們可以忽視或避開我們討厭的,如:太強烈、太大聲、太熱太冷,但對幼兒來說不能,模仿不僅影響他們行為也影響到整個人未來的發展,所以我們應該為孩子預備適合他學習成長的環境,培養他們成為有意志、有情感、有思想的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