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0日 星期日

6/1家長成長營---規範

6/1家長成長營---規範

6/1家長成長營---規範

文章日期:2007-06-10 20:13
        大家好,世源老師和玉英大概將近兩個月前就告訴我要在家長會上分享,兩個星期前告訴我題目是「規範」,其實我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因為講「規範」這個題目像是在上課,恐怕邊講大家就邊離開,最後只剩下世源老師等著收椅子和關燈,因為他也走不開,他住在這裡。而且在座很多作育英才的老師,一個講不對我就等著被K,所以我想了好幾天,我就把自己的經驗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好了,這樣比較安全。
         我有兩個孩子,說起來他們的年紀其實都還小,但是我 和我 先生的年紀已經比較大了;在我們小的時候,其實爸媽對我們也都是「愛打就打、愛罵就罵」的愛的教育,其實也不是他們喜歡罵人和打人,對白天上班、晚上還要照顧小孩的人來說,真的很累,偏偏以前孩子又多,每一個都不聽話,那就用打罵的比較快,而且以前的父母年紀比較輕,有體力、沒耐性,況且我想他們的父母也是一樣的對待他們。我的爸爸原先是軍人,我的媽媽的爸爸也是軍人,我小時候住在眷村,雖然稱不上是受軍事教育長大的,不過媽媽也是常常告誡我們「坐不言、食不語」、「榮譽是人的第一生命」等等類似這樣嚴肅的道德規範,老實講,這是人生一個很大的包袱,這個我等下再來說。平常時候,爸爸要是看我們在外面玩得太瘋了,就大聲吆喝的把我們叫回家練大字,有時候大字太好寫,那就寫小字,小字一次要寫好幾百字,小時後覺得很痛苦,尤其同伴又一直在外面叫你的名字,一邊抗拒誘惑一邊要專心寫字(因為寫不好要重寫),這真的是意志力的訓練;我們小的時候,父母都是打小孩的,跟同村的別的家庭比起來,我的父母算是仁慈的,我們村子裡有些家庭一家有六七個男孩子,常常聽說他們的爸爸把他們吊起來打,我們只有沒搞清楚狀況的時候,也就是沒看眼色還任性的時候,討點皮痛罷了!
        生了ear以後,我曾經把自己的成長過程很仔細的回想了一遍,因為我以前很小的時候(差不多三歲吧,跟我的小女兒差不多大)就常常被打罵、被罰跪的關係,其實也是因為剛好跪著沒事,就可以好好想想剛剛媽媽罵我的話,所以我可以很清楚的記得我很小的時候的事情;我想我最不喜歡的就是我媽媽對我的管教,當然,其實他把我敎的很好,但是我卻偏偏記得的全是他對我的「愛的教育」,所以我常常講,孩子犯了錯、激怒了我們,我們在盛怒之下打了孩子,孩子卻永遠不記得自己犯的過錯,只記得我們狠狠的把他往死裡打了一頓,這實在是一件於事無補的事,只有大人們發洩了怒氣,卻留下太多的遺憾!
        所以我帶小孩有一個大原則,就是我絕對不動手 (雖然有時候我還是會拿著棍子嚇唬嚇唬他們,像是有時候叫了半天都不去洗澡,我也很累很累了,就會拿著棍子說:喂!去洗澡。奇怪的是,她們通常都比較聽棍子的話) ,無論多麼糟糕的場面,都不動手。像ear是個非常會撒嬌的小孩,以前在娃得福的時候,開媽媽就說她是撒嬌第一名,常常她累了、餓了、不舒服他都會用「哭」來表示,哼哼哼的哼了 一兩 個小時不停,好說歹說都沒有用,真的是很煩,但是通常我都只是抱著她,唱歌給她聽,一直到他不哭為止。
        如果用「規範」來講的話,我想我的父母給了我很多「生活」的規範,像是早睡早起、飯前洗手飯後漱口、起床要折被子、吃飯要吃乾淨、不要吃零食、不要吵架、不要打架這些「身體」規範,還有「禮、義、廉、恥」和「忠、孝、仁、愛、信、義、和、平」這樣的四維八德的「道德」規範,我覺得都是「生活規範」,但是他們卻比較不了解其實應該給孩子,而且讓他們受用一生的是「生命」的規範,或許他們隱約知道卻說不出來、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每次我聽到我的姐姐或弟弟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說:「以前媽就是這樣管我們的啊!」我就會問他們:「那你覺得這樣對你好嗎?」,也許我的父母想要藉著他們敎我的「生活」規範讓我成為一個擁有「溫、良、恭、儉、讓」美德的「生命」規範的人,但是他們的方法卻是太沉重,這就是剛才我在前面說到的,「道德」其實對像我這樣活到四十多歲的人來說,是一個很重的包袱;所以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在我們教導孩子「生活規範」的同時,也要好好想一想,當這些「生活規範」逐漸內化在孩子的心裡,而成為他的「生命規範」的時候,這些內化的痕跡會不會成為他一輩子的包袱?有些性格上的缺憾,是要花一輩子去發現的,也有些性格上的缺憾,是要花一輩子去彌補的,像現在社會上患憂鬱症、躁鬱症、失眠精神性疾病的人這麼多,我常常覺得他們的父母其實難辭其咎。
        有一天,我跟ear邊走邊聊天,說著說著她就稱讚起別的小朋友來了,我忽然間就想,看到孩子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我會欣慰的會心一笑?其實「做那些事情」,就是我應該給她的「生命規範」;我喜歡看到他稱讚別人、看到她幫助別人、看到她原諒別人、看到她自信的表達自己的意見、看到她勇敢的去做她認為困難的事、看到她不恐懼、看到她快樂,那這些,就是我應該敎他的「生命規範」。
        每個孩子的個性不一樣,像珠珠,她很容易就生氣,他搞不清楚對和錯,只要是在說她,不管是好是壞,她都覺得是在罵她,然後就會生氣,每次她生氣的時候,不管是不是她錯,我就先抱著她、拍拍她,安慰她說:「珠珠,不要生氣,生氣對自己不好呢(這時候千萬不能說她傻丫頭,不然他會哭得更兇、更生氣的說,你說我傻丫頭)!」,讓她先把自己的怒氣散開,再跟她談談這件事的過程;其實,像珠珠這麼大的孩子是聽不太懂的,但是,我耐心的用這麼冗長的程序,其實只是想讓她培養出一種習慣,「先冷靜、再思考」,這個裡面其實沒有我們大人對「對」或「錯」的成見,更沒有社會制約的「道德」標準,因為她心裡還沒有分辨對與錯的那把尺,又何來「禮、義、廉、恥」的道德標準呢?如果用這樣的標準評判、甚至教導孩子,我個人覺得恐怕會成為他們一生的「不能承受之輕」,不如請他們好好想一想,在事情發生的過程中,誰受到了傷害,如果有人是因為自己做了這件是受到了傷害,那麼這件事就不是應該做的事了,但是如果你不小心做了傷害別人的事,那就要表示歉意了;我也常常說「是」、「非」是一種比較級的標準,它不是絕對級的標準,所以我也常常告訴自己,不要用自己的是非觀念去看孩子或是處理孩子的事情,因為這樣有可能讓她一輩子都看不清楚事情!所以,我前面說它是一個沉重的包袱,我個人就在這上面跌過很多次跤,一直到我快四十歲的時候,才逐漸認清楚自己個性上的這個缺憾,所以這四十年來,我也不停的因為這個缺憾,看不清事實的真相,不停的摔跤,錯失很多機會,老實說就是沒有結下善緣。
        我喜歡培養小孩從頭去思考事情,而不是給她一個模範或是標準,不管什麼事都一樣。就像是我們家兩姐妹,常常會因為爭風吃醋吵架和打架,有一次好像是ear因為長的比較大、動作比較敏捷,所以就搶了珠珠的東西,當然我也知道她也很想要,我已經不記得我跟他講了些什麼了,不過我記得最後是問她:「如果你是她,她是你,她這樣對你,妳會覺得怎樣?」,為什麼我會記得呢,因為前不久有一次她講了一件事,當然是對他來說是一件很委屈的事,她說完以後,其實是希望我給她抱抱、安慰她一下,但是我卻把這件事從頭到尾解說了一遍(因為好像也是她自己不對的成分居多),她聽完以後說:「以前你都會抱抱我、安慰我,為什麼現在你都這樣,如果你是我,我是你,我這樣對妳你會怎樣?」,我剛聽到的時候確實愣了一秒鐘,後來我就說:「如果我是你,我會仔細想想我媽媽講的話。」。
        華德福教育是要我們輕聲細語跟孩子說話(有時候還要用唱歌的),老實說,這對我來說是神話,生氣的時候可以用正常的聲音說話就已經很厲害了。用嚴肅的表情和聲音跟小孩講話,我覺得是給她們一些壓力,不是要他們恐懼、害怕,而是要他們安靜下來好好循著你的話想一想,像ear最近對句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很有興趣,所以有時候我也會落幾句成語,所以雖然在罵人,這中間還會聽到小孩子說:「媽媽,侍親嚐糞是什麼意思?」,然後就會聽到媽媽用嚴肅的聲音解釋什麼叫「侍親嚐糞」,我個人覺得比較怪的是,我跟孩子精神講話,講完的瞬間,大家都在一秒之內恢復正常,原來哭的也不哭了,原來吵的也不吵了,大家就繼續做手邊的事,就好像剛剛沒發生什麼事一樣,所以我覺得衝擊最大的是我,老實說,她們不怕,這跟我小時後完全不一樣,常常是我需要自我調適!
        我想因為ear從兩歲開始受華德福教育,到現在也四年多了,我很想跟大家講一下,要給孩子時間,這個時間不是 一兩 個星期、 一兩 個月,有可能是兩三年,所以做家長的真的要有耐性,因為幾年的時間跟孩子的一輩子比起來,算是短的了,我記得ear剛去娃得福的時候,淑鈺老師跟我說:「即使你跟她說一百遍,你也要說」,所以我都是抱著只問付出不求回報的心情,期待他們有一天「浪子回頭」,因為我覺得一旦她會「做」,那其實表示的不僅僅是她這輩子就會「做」,那是表示著她逐漸在完成著自己生命的課題,我們身為父母的,是要協助他們逐漸的去完成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在他的生命裡製造更多的課題,讓她們的生命一直浪費在克服這些創傷,沒有時間發揮出生命的光輝。
        另外一點,不論是什麼教育,都不要把它當成聖經,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管有多少採樣的標本,多少的統計數字,都不足以代表我的孩子,我鼓勵大家多多觀察自己的孩子,應該是說要洞察到他的心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先天個性,這也只有用心的父母才會明白,該在什麼時候給她什麼,當然我們通常都會要求學校給她什麼,就像迦美地說「我們懂得何時給陽光、何時給小雨」,我也希望我們做家長的,也都能知道什麼時候該給自己的孩子什麼,做一個專業的家長!今天把自己的經驗拿出來跟大家分享,還希望大家多多指教,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