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以負面的眼光看待「衝突」,人们不太知道「衝突」其實有其積極正面的意義;在許多方面,衝突是幼兒成長必經的歷程。從長期觀察幼兒活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
1.幼兒與人爭吵,常是幼兒大聲對外界說「不」,常是幼兒「自我主張」的開始;
2.幼兒與人爭搶玩具,或打人、被打,是為了「自我主張」,也是為了「自我保護」;
3幼兒從一次次衝突中,一次次練習「人際關係」的規則與技巧。.
大人應該為幼兒發展自我主張與自我保護的能力而高興!大人對於孩子的爭執要趁早學習自在。如果大人能理解幼兒衝突背後的意義,並能隨時注意引導幼兒成長的方向,幼兒就有機會活潑且平衡的發展;否則,壓抑幼兒衝突有可能錯失、阻斷或扭曲幼兒在「自在」及「人際關係」上的發展。
壹.幼兒衝突分類
幼兒衝突的類型多有重疊、相似之處。經過整理共分六類:
一. 幼兒正處「自我中心」階段;幼兒極力「自我主張」,但別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主張」;
二. 幼兒「物權」概念不清;常順手拿別人的玩具,但別人不見得允許;
三. 幼兒「人權」概念不清;常易侵犯別人、管教別人,但別人不願被管;
四. 幼兒正處「意志力」發展階段;有行動的衝動,卻缺乏清楚的方向感;
五. 幼兒正在「練習、處理」人際關係;雖很認真,但技術尚未成熟;
六. 有些幼兒情緒長期受干擾,常沒有緣由的向人攻擊。
貳.幼兒衝突範例
一. 幼兒正處「自我中心」階段;幼兒極力「自我主張」,但別的孩子也有自己的「主張」;這是我先拿的!那是我的椅子!這是我的!我要那個寶貝!這是我先排的!你不可以超過我!老師,他插隊!我是小老師,我可以自己決定!我是司機!誰說我是笨蛋?
二. 幼兒「物權」概念不清;常順手拿別人的玩具,但別人不見得允許;拿別人的積木、別人的杯子、拿別人的木頭、石頭-----------
三. 幼兒「人權」概念不清;常易侵犯別人、管教別人,但別人不願被管;我替你收木頭、我替你收椅子、我替你收玩具、我在你沙堆上撒些沙子、這是大家的架子,每個人都可以進去、又沒關係!---------
四.幼兒正處「意志力」發展階段;有行動的衝動,卻缺乏清楚的方向感;大聲唱、又笑、又拉扯、力道控制不好、雙腳突然踢起來、踢 人、硬要學人家的樣子、任意罵人、打人、推人、擠人
五.幼兒正在「練習、處理」人際關係;雖很認真,但技術尚未成熟;你的位子在這裡、我來幫忙請你還給她、我拿紅色的貓咪好了、我想跟妳一起玩、對不起請妳原諒我我下次不會這樣了、沒關係啦!我原諒妳、你玩一次我玩一次、請輕柔的放回去積木會痛、拜託繩子借我玩一下、可以借我一下嗎?妳不要一直看她就好、拜託借我開一下就好了、對不起妳好一點了嗎?我喜歡妳耶!
六.有些幼兒情緒長期受干擾,常沒有緣由的向人攻擊。我拿泥土灑妳、我灑妳蛋糕!
~打開「幼兒衝突」的知識,認識幼兒衝突的內涵~
幼兒間容易產生衝突,幼兒間的衝突經常挑戰帶班的老師,尤其是新手教師!雖然如此,幼兒間的衝突卻也經常吵吵鬧鬧之後,很快地又玩在一塊;不過,一會兒之後,他們可能又有新的問題產生,新的衝突再起。「為什麼人類一直不斷地有衝突呢?如果沒有衝突不是很好嗎?難道衝突是種需要?衝突滿足什麼需要嗎?衝突有意義嗎?衝突的意義是什麼?」。帥韻儀(民92)在研究企業管理的論述中說:「衝突為人類社會中難以避免的現象」(頁2)。原來,成為人類,自幼兒至成人,在我們的社會裡,「衝突」從未止息。如果真是這樣,那麼,經常面對幼兒衝突的教師實在有必要更深入探究「衝突的知識」!我們需要更「有意識的」觀察幼兒的衝突,更「深入」了解幼兒衝突之所在,到底「衝突」在幼兒正起步的生命代表了什麼?需求?或具有什麼意義-----?筆者試依幼兒衝突的具體行為與爭吵的聲音中分辨出幼兒的衝突。
幼兒爭吵的話語裡透露著幼兒成長的訊息。如果照顧幼兒的大人學會閱讀幼兒衝突的內涵,在處理兒童衝突時,必然會產生更新的調停與輔導。帥韻儀(民92)說:「衝突,同時具有建設性」。我非常同意!幼教師最重要的職責即在如何使破壞退去,而建設彰顯。
在50個幼兒衝突案例中,因「自我中心」而產生的衝突共計13件,仔細閱讀第一類型的幼兒對話內容之後,必能很明顯的看出,這一類衝突的主要語言內容是「我的」、「我是」、「我要」-------。
台灣的幼兒如此,全世界的孩子其實也相去不遠。因為,生命存在的意義不只是被生下來;生存的意義在於為自己找到一個能產生生命意義的立足點。為了這一個立足點,並登上這個立足點上的寶座,幼兒「需要」自我中心、需要對外界說「不」,彰顯自己的獨特性;需要自我主張,維護自我的權益;或命令別人、防範入侵、以牙還牙-------等以自我保護。換句話說,幼兒的衝突不斷,但潛藏在衝突背後的其實是支撐、護衛幼兒成長的力量。
依循石代納(Rudolf Steiner1861-1925)所創的人智學(Anthroposopy)觀點論人,人所擁有的不只是我們肉眼看得見的物質身體而已,人類還有肉眼看不見,但可以清楚感覺得到的「生命體」、「感知體」、「自我體」同時存在每一個人類的物質之內。物質身體需要在母親的子宮裡懷胎十月始能成熟降生,我們的「生命體」、「感知體」、「自我體」也都各有不同的孕育期及出生期。「生命體」在兒童換牙期七歲左右出生;感知體與自我體則分別在十四歲及二十一歲出生。從出生至換牙前,幼兒最重要的任務是一方面孕育「生命體」,一方面成長「物質身體」。懷孕期間的生命體將專心地在幼兒的物質身體內依環境的變化及幼兒的需求建構並塑造幼兒的器官組織,使幼兒的身體強壯,並期使他成為世界任務中有用的器皿。生命體的專注向內工作的特質與幼兒的自我中心其實是一體兩面。生命體需要向內專心的的工作,幼兒時期的自我也需要強烈的以「自我」為中心向內專注自我成長的工作。因此,幼兒的自我中心是一種自然,也是一種必要的發展過程。我們看著是衝突的,對幼兒卻是「建構自我」的奮鬥過程。這是一種生命本質,潛意識的需求,幼兒自己完全不知道。
~ 待續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